[返回上一页] [打印] [关闭窗口]



业务员如何快速推销自己
文章来源:职业策划人 作者:佚名  添加人:中国·搜博   添加时间:2005-12-31 14:44:21
  当今社会,是个推销的社会,小到日常生活用品,大到国家地区、企业公司、学校单位。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推销,硬件的产品要推销,软件的产品(如观念、思想、理论等)也要推销,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越来越重视宣传,重视广告的原因了。

  从广义上说,人也是一种商品,而且是第一商品,在拉广告赞助之前,在别人接受你的项目之前,首先要接受你这个人。因此,现在广泛流传着:“人生就是推销”、“名气就是财富”等诸如此类的说法,这些精言妙语,确实是现代社会市场的真实写照,是成功人士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感悟。

  特别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,碰到的全是陌生的面孔,这个时候,你想迅速地打开局面,进入成功的快车道,就必须具备快速推销自我的能力。如果你会推销,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,让别人看到你的价值,认识你的品牌。那么,对方才会愿意跟你打交道、谈业务、搞合作,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。这是我们业务员拉广告赞助的一个基本功。

  那么,如何快速推销自己,树立自己的品牌?

  一、包装塑造自我形象

  在现代社会里,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有包装自己,塑造良好自我形象的意识。

  1. 由内而外,塑造成功者形象。

  你的穿着、你的打扮、你的谈吐、你的举止都在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。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高品位的人,你就要穿得高品位一点;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者,你就要给别人留下成功者的印象。千万不要认为,现在不是正规场合,大家彼此都很熟,随便穿穿,随便说说没关系;也不要认为,现在大家都不认识,懒散一点不要紧,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不注意自己的言谈和举止。你要知道,任何时候都有人在注意你,你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留下印象,好的或坏的印象。你不注意,你随随便便,对方尽管嘴上不说什么,但心里早已对你打了分,作了评判,下了结论。一旦机会来了,或者需要用人的时候,他就会很公正地对待你,你可能因为平时表现不佳而失去机会。

  2. 利用道具,提升自我品牌。

  平时我们要做个有心人,注意积累收集自己所参与的一些重大活动的原始材料,或与某重要人物、高层领导人的合影,或重量级人物的签名题词等相关资料(照片、摄像、文案等),并整理成册,编成自己的“形象集”“功劳簿”,需要的时候就能够迅速地发挥作用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  有一次,在培训中场休息时,学员吴某(一个公司的老总)和其他学员闲聊,他随手从包里拿出一张有中央某高层领导亲笔签字的信函,给大家讲述这个信函的来历,大家立即对他肃然起敬,用羡慕和钦佩的眼光看着他,无形中他就包装了自己,提升了自己的品牌。

  去年,我跟一家公司谈合作,我把这家公司的老总有意邀请到我的办公室。办公室里放着我的“资料本”,他来了之后,给他倒水,寒暄不一会儿,突然接到一个电话(这是我故意安排的),然后我对他说:“不好意思,我有个急事出去一下。这里有我的一些情况,你可以先看看。”然后,我就出去了。出去以后,他肯定会认真翻阅那些我精心准备的资料,估计时间差不多的时候,我进来了:“对不起,让你久等了”。对方说:“哪里,哪里。没关系。”语言和动作已经透露出一种对我的尊敬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他已经看了我的“丰功伟绩”,下面谈生意、谈合作,自然就掌握了主动权,顺利多了。

  3. 精彩自我介绍,迅速展示自我形象。

  平时要精心策划,准备好1——2套自我介绍的台词。适当的时候,你就可以很自然很得体地做一番自我介绍,让大家对你产生兴趣,这样,你就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了。

  在“中国首届公众演讲训练班”上,有一位学员姓魏。第一天,他就上台介绍道:“我叫某某,在三十岁以前走过了一个不自觉的成功之路,二十几岁就当了我们市某银行的行长。我利用业余时间对股票投资进行了研究,我当时购买的500元股票,现在已经增值了1万倍。我现在是北京一家著名投资公司的顾问。因为这些年我都在搞股票投资的研究,所以,掌握了股票市场的投资规律,如果大家有兴趣,我可以给大家讲讲这方面的知识。大家能够相识也是一种缘分,我真诚地想和大家交个朋友。”

  他的这番介绍,赢得了许多人的仰慕和尊重。很多人都想跟他交朋友。由于大家的要求,组委会还为他专门安排了一个晚上的讲课时间。那天晚上,他讲了两个小时,可想而知,他再一次赢得了大家的重视。训练班结束之后,大家仍然和他保持联系,他成了班上的知名人士。实际上,他就是利用这套自我介绍的台词,达到让他讲课的目的,然后通过讲座推销自己投资公司经营的股票。

  我的朋友,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李真顺老师,他介绍自己常用的几句话就非常概括和精彩:“当过兵、导过戏、远看像老板、近看是导演,君子一开口特级播音员。”

  二、随时随地为自己宣传

  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,必须进行广告宣传,同样,一个人要提高知名度,也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,注意进行宣传。然而,现在很多人都不善于为自己做广告做宣传,有的人,即使是宣传自己,也就是大吹大雷自己一番,让别人反感,反而起反作用,别人也不愿跟这种人打交道。应该如何宣传自己呢?

  1. 频繁亮相,多报名字。

  要让别人对你有印象,你就要把自己的名子符号不断输入进别人的大脑。我在北京搞培训时,每次培训课,我们都会安排学员做这方面的训练。有一次,学习班有个姓李的学员,每次他总是争着上台发言,多次亮相,并且每次发言他都指着自己的胸牌说:“我叫李××……”每重复一次,他的名字就在人们的头脑里加深一次印象。三天的培训,大家一致选他当班长,这跟他多次展示自己有很大的关系。我想,有些学员的名字,可能训练班一结束就被大家给忘掉了,但这位学员的名字一定会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头脑里,以后人们在提起他时,就会自然地回想起来:“哦,就是那位每次都报名字的人”

  2. 敢于超前一步夸张宣传自己。

  你要敢于在众人面前说,你现在干得很不错,你已经取得了成功。并要告诉众人你下一步还打算怎么干?你要敢于把目前的事情夸大一点、超前一步来讲,而且要表现出信心十足,都认为你干的事情大有前途,让别人受到你的感染。

  同时,你还要告诉对方,你现在干的这些事情,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,需要别人的帮助。其实当你在跟别人讲困难的时候,也是给别人提供一个机会的时候。因为帮助往往和报酬结合在一起的,困难越大,报酬越高,这一点,你必须明确地告诉对方。

  有些你认为是个很困难的事情,但是在别人那里,也许就不是一个问题,或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。你既谈了成绩,又谈了困难,别人就会认为你这个人很实在。因为,任何人他都不可能只有顺利的一面,而没有困难的一面,你这样说,不但宣传了自己,还为自己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机会。

  有一点要注意,你在夸张的时候,要掌握分寸,要把握尺度,不要说得无边无际,让别人感到你是一个牛皮大王。因为,人与人之间,最初接触时,虽然不是很了解,但都会有一种直觉,你有多大的能力,他多多少少会有一个总的判断。你在夸张自己能力的时候,要把已经取得的成就告诉他,也要把下一步的计划、准备做的事情告诉他。当然,你在讲下一步的打算时,一定要充满自信,要把具体的事实依据摆出来。这种广告宣传,虽然有些夸张,但这是一种合理的夸张。这个夸张的尺度,只能是提前一步,绝对不能提前两步说出来,超过了限度,就变成吹牛了,这一点,一定要注意。

  三、巧妙扩大自己知名度

  有一次,我约几个朋友到一家茶馆聚会。这几个朋友都是搞推广、搞策划的。三句话不离本行,其中一位朋友说,最近在研究如何以最快的方法来推销自己?他说:“我有一套非常精彩的理论和方法。”

  我说:“我们不玩虚的,实在一点。你们是专家,现在我出一道题,看看你们怎么办?”

  大家都说可以。题目是这样的:现在茶馆里人很多,怎样在大家不反感的情况下,尽快地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。但不能广播,不能影响大家正常喝茶。你们说怎么办?

  于是,一场迅速推销自己的比赛开始了。

  一个说:可以选用茶馆里现有的电视设备,放介绍你的录像。

  我说:这是不实用的理论。第一,我们现在没有录像;第二,去录像很麻烦。

  人们通常都会这样麻烦地去考虑问题。

  另一个说:可以让服务员在门口贴出一张启示,说张春健正在本店喝茶。

  我说:这种做法太官僚,也很土,很像安民告示,没有亲切感。

  最后一个说:很简单,你站起来在大厅里到处走几圈,你这么一走,并且多走几圈,大家肯定都认识你了。

  我很生气地说:你以为我有病啊?多走几圈,不认识我的,还是不认识。别人还以为我是小偷,正在寻找偷别人钱包的机会呢。

  随后,我请一位服务员叫来老板。

  我对老板说:“我叫张春健,这是我的名片,我很喜欢你这店,希望能做你的顾问,帮你推广你的店。”

  老板说:“久仰您的大名,您是著名行销专家。本店请您做永久的高级顾问。”

  我说:“生意这么好,打不打折?”

  老板说:“本周全场打八折。”

  于是,我站了起来,从包里拿出两盒名片,挨桌发。边发边轻声说:“我叫张春健,这是我的名片,我是本店的高级顾问,现全场打八折,请大家多提意见。”很快,全场走了一圈,名片也发完了,每个人也都得到了我的一张名片。

  坐回原位后,我说:“这就是推销,中国式的推销,是利用所有有利因素进行的推销。”

  “要接业务,一定要练基本功,而且要练就一套很实用的功夫。现在都讲实用,特别在推销自己方面,一定要短、平、快:短,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;平,就是用最令人接受的方法;快,就是用最短的时间。”

  我这招一出手,这番话一出口,马上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大家一致称赞。

  当我们几位起身离开茶馆时,茶馆里的人都和我打招呼。当然,我也对所有的人挥手致谢,仿佛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。朋友们都说:你这一招真是厉害。进来时还没有人知道你,出去时已是人人皆知了。

  四、提高自己身份的妙招

  每个人都喜欢与身份比较高、能力比较强的人交往,不愿意跟那些整天垂头丧气、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。你如果经常与那些成功人士交往,你自己也会变得自信起来,也会觉得自己有能力。所以,当你跟别人接触的时候,当别人还不太了解、不熟悉你的时候,你不要太谦虚,不要太低看自己。你可以适当地提高自己的身份,让对方感觉认识你很荣幸。这样,对方才会愿意跟你打交道、谈业务、搞合作。如果你把自己讲得一无是处,别人就不愿意跟你在一起。因为跟你在一起,会增加别人的负担,会沾上你的霉气,更没有什么希望,别人就会躲得你远远的,对你所谈的事情也会没有兴趣。当然,生活中,每个人都有酸甜苦辣,不可能事事都春风得意,即使能力再强,地位再高,也有不顺心、不如意的时候。但是,别人第一次跟你接触,希望跟你合作,希望跟你谈生意,他就对你抱有一种幻想,他潜意识里,就希望你是一个比他更有能力、更有身份的人。他希望跟你成为朋友,今后沾你的光,但你如果让他失望的话,他就会离你而去。特别是我们拉广告赞助,主要都是跟一些高层人士打交道,比如,企业老板、工厂厂长、公司经理、单位第一把手等等。

  那么,如何巧妙地提高自己的身份?

  1. 置身高层,身份自高。

  要成功,就要置身成功者的环境,就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。你要提升自己的品位,就要置身于高品位的环境,也就是要千方百计进入高层人物交际圈。企业家俱乐部、企业协会、企业研究会、MBA培训班等,那里聚集的是一些行业高手,一些百万富翁、千万富翁、甚至亿万富翁。如果你和他们一起参加会议、听课、打球、旅游、娱乐,成了他们的同学,并且在交往当中,你主动和他们接近,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,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,为他们出谋划策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,你就能够跟他们交上朋友。久而久之,你的身份也就水涨船高,他们最终会给你机会,拉广告赞助就容易得多。

  2. 借他人之势,抬高自己身份。

  (1)在谈话或闲聊中,你很自然地说出一些身份比较高的人的名字。比如说:某某领导,也这么认为;我上次在MBA培训班上,和某老总如何如何……。

  (2) 巧用你好朋友的社会关系和家人。比如说,某某领导跟我老爸是老战友;我的朋友某某跟某某领导是大学同学等等。这种社会关系,对抬高一个人的身份也是有作用的。因为,中国是个特定的社会环境,有着特定的民族习惯,你这么一讲,对方就可能对你另眼相看。当然,你讲的这些关系要有一定的事实基础,否则,牛吹大了,会惹出麻烦。

  (3) 有的时候,你还可以故意把名人和某领导的名片拿出来。当对方看到你认识这么多重要人物的时候,对方就会从心里佩服你。但在拿的时候,一定要巧妙、自然,而且要放到对方随手能拿到的地方,因为你不可能递给对方让他去看。当对方问你是否能帮忙办某事的时候,你可以拿出名片盒,这样说:“我来看看,我有个朋友在某某地方,当领导,我问一下他吧。”然后找出名片,出去打电话,顺手把名片盒放在他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。你走后,对方就可能翻看这些名片。

  如果你曾经参加过某些大型的会议、高层次的会谈、或与某领导合影留念过,你在谈话的时候,就也可以说出来。一些照片也可以随包带着,说话的时候,你可以拿出来给对方看。这些材料,可以充分地显示你的能力和身份。对一些有身份的人经常喜欢去的地方,你也可以作为一个谈话的资本,随口说出这些地方的名字,或你当时的所见所闻。

  (4)为了证明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,你还可以把你做过的一些重要事情,参加过一些重要的活动,或者搞过的一些重要项目说给对方听。比如,“某某活动是我策划的,……”、“上次在××活动中,我怎么样怎么样……”“我最近出了一本书《××》,我有这样一个观点……”以此给别人一种直观的感觉,效果非常好。有的人,做了但不善于说,别人不知道,有机会,别人也就想不到你。只有当别人对你有更多了解的时候,他才会从心里佩服你,有机会才会给你。同时,你又进一步获取了提升身份的资本。

  上面这些,都是你的一种经历,你在谈话的时候,一定要巧妙地、好像不经意地把它说出来。

  五、借冕播誉,为自己打广告

  “借冕播誉”是“借”的另一招。这里的“冕”就是指记者,新闻媒体。为什么叫“冕”?“冕”就是“皇帝”头上的帽子。记者是无冕之王,形像地说就是没有戴帽子的官。因为他能为老百姓说话,伸张正义,弘扬社会正气,鞭挞腐败邪恶。因为记者说句话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,能引起更高层领导的关注,能制造社会舆论,引起社会反响。所以,有些人特别是腐败的官员,特别怕记者。

  借冕播誉,当然就离不开报纸、杂志、广播、电视、新闻媒介。这些新闻媒体信息快,范围广,威望高,影响大。因此,有些人就把这些“无冕之王”,纳入到自己的“借冕”范围之内,就是借他头上的帽子来戴戴,让他的“光环”为我照路,为我服务,利用他的牌子、载体,想方设法为自己作无形投资,作品牌宣传,让这些新闻单位为自己免费做广告。

  1. 利用一切可趁之机,做媒体免费广告。

  我原来开过一家公关广告公司,因为当时没有钱打广告,外面也没有什么知名度。如何为自己公司作宣传呢?我注意到我们市有一个调频广播办得非常红火,点歌节目也相当火暴,大受听众欢迎,我灵机一动,这不就是免费广告吗?我开始点歌了,刚开始的时候,因为点歌的人很多,打不进去,我就拟好广告词,叫公司所有的人,全部出动,在不同的电话打。有一天打通了。主持人接进电话:我叫张春健,我是金太阳公关广告公司的,我的电话是5818168(谐音:我发要发一路发),在这里我为公司的全体员工点一首歌,祝他们事业蓬勃,全家幸福!过了一会歌声就响起来了。没过几天,我又点歌了:我是金太阳公关广告公司的5818168,我们公司有位漂亮的王小姐,还没有梦中情人,我衷心地祝愿她有情人早成眷属,在这里我为她的美丽点一首歌。过了一会歌又响起来了。

  后来我们公司的员工也不断地打通了电话,一会为金太阳公关广告公司,一会为员工生日,一会为客户,一会为主持人,一会为听众,反正开口就是:我是金太阳公关广告公司的5818168,再不就是:我是5818168的金太阳公关广告公司,总之搞得我们这家公司“满城风雨”,听众都知道了。有的朋友在路上碰到我说,你们公司在电台老是点歌,搞什么名堂?虽然这种方式欠佳,但广告效果达到了。

  凡是招待客户的时候,或者上歌舞厅、看电影、在火车上等等一切公众场所,我要求我们的员工只要有机会,都要给自己公司打形象品牌广告,时刻要有这种广告意识。我只要看电影或在火车上,我都会故意找人,有机会参加会议,我都会发言,开口就是一番自我介绍。我认为,一个人,一个企业,一个公司,随时随地都要有这种自我推销的意识。

  有一次,我在歌舞厅招待客户,我上台为客户点歌:在歌曲的过门阶段,我来了一段开场白:“各位朋友,各位来宾,大家晚上好!我是金太阳公关广告公司的,我叫张春健,在这里我为8号台我们的客户、移动公司的李总点一首歌,祝他业务兴隆,事业成功。同时,我祝愿大家今晚玩得开心,玩得愉快。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:说句心里话。”

  这段话的奥妙在于:一是宣传了公司品牌,提高了知名度;二是向外界透露出我公司业务很好,连某某著名公司都和我们做业务,表明公司业务兴旺发达。事后我当场就接到名片,有位公司老总请我过去喝茶,谈成了一笔业务。

  之所以在歌舞厅点歌,是因为来这里的人不是老板,就是经理或是有身份的人。所以我们经常在这种地方活动。

  还有一次,我在广场看到一家公司搭台搞海尔电器促销活动,活动可以自由上台唱歌,还有奖品,我认为这个机会不能放过。于是我又上台了:各位朋友,大家好!我是金太阳公关广告公司的,我叫张春健,我的电话是5818168,在这里我祝海尔电器名扬四海,同时祝各位朋友,万事如意。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: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 唱完之后,我还奖到一把伞。

  我这么一搞,还真管用,许多人慕名而来,一下子公司的业务就上去了。这一招,妙就妙在寓广告于点歌之中,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公司、对我们电话的印象,效果也比真正的广告更耐人寻味。

  我在某记者站当过站长,当时搞过一个“记者站挂牌”仪式活动。如何让新闻单位、广告公司为记者站免费打广告呢?我以记者站站长的身份,找到电视台台长,寒暄之后,说:今天 来主要有二个事,一是拜访你,咱们见见面,认识一下,交个朋友,咱们都是同行,各有所长,各有特点,今后有些活动我们可以一起合作,共同来搞,这是第一件事;第二件事,我们记者站刚刚成立,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,广交朋友,我们准备搞一个“挂牌仪式”,今天来主要是请你来参加,为我们捧捧场,凑凑热闹。说完,就把赞助的公函递过去。

  我接着沟通说:搞这个活动,我知道要你们拿钱也很困难。这样吧,你帮我们在电视上,打一点祝贺广告,就当是我们的祝贺单位,就算兄弟单位互相支持吧。这样我一分不花,就解决了广告问题。

  当地一家知名广告公司,也是这样搞定的,只是后面加了这段话:你帮我们做一点广告,就当我的祝贺单位,我们今后与各单位也会组织策划很多活动,肯定会有些相应的广告,比如气球拱形门、横幅喷绘等等,我们今后接到业务可以拿到你们这里来。就这样,他们就给我们在中心广场“隔离带”上,搞了二块永久性的广告牌,记者站铜牌。

  2. 制造新闻卖点,引来媒体做免费广告。

  当“荷叶未露尖尖角”的时候,当你还没出名的时候,当你还是名不经传的时候,必须有人来宣传你,自我吹嘘往往效果不好,自己夸不如别人夸,别人吹不如记者捧。许多人没成名之前,都喜欢交记者朋友,让他来为自己宣传。

  那么,如何引起记者注意,让新闻媒体为自己作免费广告,产生轰动效应呢?通过下面两个例子,大家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奥秘。

  例一,四川有个经济师叫王奇,他策划了一起“出卖”自己活动,制造了一个爆炸性新闻。过去,他是个名不经传的人物,擅长企业营销,宣传创意,平时他只是小打小闹地给一些民营企业当过经济师。他认为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不能老这样给别人打工混日子。于是,他决心自己干一番事业,打进策划界,成为策划界的名流。没有钱打广告,怎样推销自己,怎样让别人迅速接受自己呢?

  他认为,要让别人接受自己,首先要把自己“卖”出去。卖给谁呢?经过反复思考,他决定卖给媒体。为什么?因为他发现,很多人成名,很多企业成功,都是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,卖什么呢?新闻媒体最需要就是新闻,因此,他考察了很多人才市场,发现这些人才市场,几乎都是一个模式:企业挂牌招聘人才,应聘者向企业求职,填求职表,企业对应聘者一经录用,这个人才就成为企业私有,而且,报酬都是由企业说了算,所有的人才,几乎都是被动地接受企业挑选,人才市场口口声声双向选择,其实,招聘、应聘双方根本没有平等。他考察后,决定以“不平等”为突破口,去创造新闻。他在家里关了三天三夜,想出了以下创意:

  创意之一:挂牌突破——人才挂牌招聘企业

  要突破人才市场上的“不平等”,首先要在挂牌上突破,既然企业可以挂牌招聘人才,那也应允许人才挂牌招聘企业,这才在形式和意义上真正平等。

  创意二:定价突破——人才自我报价

  过去,对应聘者的待遇,总是企业主说了算,要体现平等,这必须突破。突破的办法是人才在挂牌时,自我报价,企业主接受,则签约,不接受,则下一个。

  创意之三:求职突破——企业向“诸葛亮”求智

  他认为,挂牌者应是“诸葛亮”似的智才。因此,在求职方面要实行突破。既然是人才挂牌,就不再是人才向企业界求职,而应是企业向“诸葛亮”求智。

  创意之四:私有突破——一个“诸葛亮”可为多家企业服务

  他认为“诸葛亮”似的人才,是帮助企业作重大决策,重大策划的人才。这样的人才,仅服务于一家企业,岂不是太浪费。如果让“诸葛亮”似的人才,服务于多家企业,每年帮多家企业做重大策划与重大决策,那人才的使用率不是更高吗?对社会的贡献不是更大吗?因此,他提出,人才要突破企业私有,像他这样的“诸葛亮”应独立出来,帮助多家企业发展。

  他把这“五个创意”整理成一个人才招标的标书和“五个转变”的理论,一起抛卖给《成都商报》,立即引起了总编的兴趣。第二天,在第一版中心位置,刊登了记者的文章:副标题是:时薪100、日薪1000、月薪10000。主标题是:一打工仔在蓉城叫板:谁来聘我!文章最后说,这五个转变为节约人才资源,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。

  出报的第二天,《成都商报》续登新闻,《高价求职的王奇找到“组织”,一个广告公司拍板:我聘你》,接二连三,王奇天天占据显要位置。成都的《华西都市报》与《成都商报》是强劲竞争对手,两张报纸都办得不错、卖得很火,他们之间互抢新闻、互抢读者。当时,《华西都市报》刚结束“百家企业成都大招聘”话题的讨论,“成都商报”这条爆炸性新闻出现后,据说“华西都市报”的值班总编指示,抓住王奇标价出卖自己这一话题,再次展开人才价值大讨论。所以,在《成都商报》爆炸性新闻的当天,《华西都市报》的记者采访了他,用了一个绝妙的标题《林中飞来一只独唱的“鸟”》,小标题是“关于‘王奇新闻’的再思考”,并连续报道,主标题没变,小标题变为“王奇新闻”的再思考、三思考、四思考等等,一时间,成都各报刊、电视节目像炸开了锅一样,开展“王奇现象”大讨论。

  《成都商报》是“王奇现象”始作俑者,这个报道在整个成都炒起来了,于是,它更起劲地推波助澜。11月初,《成都商报》不顾“中国艺术节”在成都举行这一重大主题,专门组织人才论坛。在那次论坛上,王奇与成都策划界的100多人过招:面对面地辩论。按报社正常规律,记者采访一天,每天下午六点以后,回报社写稿,但是因为100多人占据了报社整整一层楼的办公室,使记者们回到办公室后,既没有座位,更没办法写稿,辩论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半才被迫“提前”结束。

  “王奇现象”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,采访王奇的记者一批接着一批,有的记者,甚至跟随王奇去企业考察,见缝插针地跟踪采访。讨论不断向纵深发展,讨论的话题发展成“人才怎样定价,王奇对时、日、月薪定价做出了注解;所谓出卖自己,是卖头脑,即给企业提供“外脑”服务,给企业作企业管理,企业策划,市场营销培训,每小时按100元收费;给企业诊断,开处方每天按1000元收费,为企业提供“外脑”服务,难度较大的项目,服务时间超过10天,且在一个月内能完成时,按10000元收费”。此注释一经抛出,“人才买卖坐位”的讨论再次推向高潮。王奇就这样一举成名。由此,他也由名不经传的小人物,一下子打进了策划界,成为策划界的名流,到处有企业请他出山,把脉、出点子。

  例二,中国第一家“舍宾形体运动俱乐部”,刚从俄罗斯引进到中国来的时候,没有一个人知道“舍宾”是什么东西。如今“舍宾连锁俱乐部”遍布全国各大城市。这家公司的老总,当时只是个武术教练,也没有什么钱,他通过千辛万苦拿到了中国的总代理。

  他想:要发展“舍宾”连锁俱乐部,首先,要让全国知道什么是“舍宾”,要想全国人民知道什么是“舍宾”,那就只有做广告。什么媒体最好影响最大?那当然是中央电视台,但是,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费,几秒就是上百万,哪有这么多钱呢?怎样才能既做广告又省钱呢?这个老板想了几天几夜,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,他对投资伙伴说:“我有一个办法做广告,不但不花一分钱,而且还能赚钱”。他的投资伙伴都笑他:“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。” “有,我把‘俄罗斯舍宾运动代表团’请到中国来做巡回演出。因为,我在俄罗斯看过他们的演出,非常的精彩。我相信,只要把‘俄罗斯代表团’请到中国来演出,中国媒体肯定会做宣传,到时候中国一定会掀起一股‘舍宾’旋风”。这个老板想到做到,立即以国家体委的名义,向俄罗斯代表团发出了邀请。这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,很多城市的“黑市票”倒到了500元一张,各大城市媒体更是整版整版地争相宣传,“舍宾”这个名字,一下子进入了千家万户。他不仅一次赚了几百万广告费,还赚了几十万的演出费。

  他这招,绝就绝在:巧妙地利用了“俄罗斯演出代表团”这个支点,利用人们好奇、新鲜的心理特点,以“在各大城市巡回演出”为手段,扩大了“舍宾”在中国的知名度。他借别人之名,借别人这个“团”,既免费为自己打广告,又为自己赚钱。名义上是“炒作”演出团,实际上是为自己做广告,一举两得,实在高明。

  因此,要借冕播誉,让媒体为自己做免费广告,首先要制造新闻,并且新闻一定要有卖点,有新意,这样才能引起媒体的关注,才值得媒体去进行宣传和报道。其次,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,找准切入口,在卖点上大做文章,写好策划书。其中“卖点”的新、奇、特,是这一招成功的关键。


 
您的名字: 
 您朋友的邮件地址: 
 请输入验证码: 
   
 

[返回上一页] [打印] [关闭窗口]
[]